首页 > bsport体育注册 > 伺服驱动器
GeekBench 5数据库中首次出现了国产x86 CPU处理器兆芯开先KX-6000G的跑分,因为定位和规格较低,看起来不是很理想。KX-6000G系列是2022年11月份发布的,16nm工艺,四核心四线MB二级缓存。
分为两种版本,一个频率2.0-3.0GHz,热设计功耗15W,也就是本次跑分的,另一个是频率3.0-3.3GHz,热设计功耗35W,可下调至基准2.6GHz、25W。
相比11年前的四代酷睿i3-4010U 1.7GHz/双核四线 2.4GHz/四核四线%,多核完全持平,当然它的热设计功耗高达105W。
总之,兆芯开先KX-6000G本身定位和规格不高,性能比较平淡,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也在情理之中,但怎么说也是我们自己能做的x86 CPU,希望能再接再厉。快科技
集微网消息,1月26日,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在光谷举行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光谷消息显示,中国电信专家介绍,该智算中心的算力、安全、环保及扩展性均达到一流水平,目前在中部地区属于最高等级。
据悉,这是继1月8日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武汉)开放运营之后,光谷建成投用的又一重大算力基础设施。此前,在光谷已布局有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双中心”等算力设施。
新投入运营的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依托中国电信2+4+31+X+O全球算力布局、空天一体的卫星网络、全球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提供全场景智算服务,满足多场景下科研创新算力和大模型训练所需的高并发算力需求。
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在运营商中率先建设先进自主液冷智算集群,首次采用基于国产AI基础软硬件平台的方案架构,实现算、存、网、电、热整体设计。通过独特的嵌入式液冷单元,盲插总线架构,实现液冷到芯片,液冷到服务器,液冷到机柜,全场景PUE≤1.15,在达到业内一流绿色节能环保水平的同时,可支持部署万亿参数大模型。
中国电信在全国构建了多点智算中心,提供5000PFLOPS的智算算力,作为全国智算布局的重要节点,中部智算中心依托天翼云骁一体化算力平台,提供高性能、高显存、高兼容性的主流大模型训练、训推一体算力和国产自研架构的液冷高性能算力,可满足多场景算力需求。可提供千卡规模的训练推理能力,并支持主流框架及芯片,基于训练推理的混合调度能力,资源利用率可以提升20%。基于高性能的基础设施和一系列的优化技术,在千卡模型下并行计算效率可以达到80%,满足各种大规模、高性能、多样化异构算力的场景需求。
中国光谷消息显示,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将引进多家云计算、AI、生物制药、互联网等高新企业入驻,并为政府、企业、高校等提供公共算力、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平台服务,重点满足湖北及周边省份智算业务发展需求以及“大模型”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并借助中国电信“云网数智安”基础架构优势,充分发挥以武汉为中心、全国可达的超低时延圈网络优势,着力构建立足湖北、辐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智算算力高地。
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算力建设,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湖北省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算力枢纽,打造中部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推动算力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校对/姜羽桐)
双方表示,中国电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肩负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责任,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前期,双方紧密沟通对接,相互支撑配合,为推动更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共同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责任担当,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加强技术创新联合攻关,深化高层次人才特色引育,开展产学研用生态共建,共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校对/韩秀荣)
集微网消息,1月24日,《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行动计划》主要框架包括总体情况、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5个部分。
本行动计划所指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无人机(船)等。广东省是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之一。国际机器人企业积极布局广东,自主品牌机器人企业蓬勃发展。2022年,全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61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6万台(套),连续三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一是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同类产品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仍处于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二是部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仍然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成本较高。三是机器人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水平有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四是专业人才不足,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军人才偏少,创新型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制约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无人机(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8万台(套)。
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寿命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形成一批关键核心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
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组织实施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标准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撑体系日益完善,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和创新队伍进一步壮大。
1.加快技术攻关。实施机器人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加强前沿与共性技术研究,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重点支持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技术水平。支持开展关键机器人装备和系统、大负载工业机器人、生机电融合等研发,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
提升机器人在深度感知、自主控制、精准执行、推理决策、人机交互、安全运维方面的能力水平。2.优化创新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中央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加快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针对主要短板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建立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支持建设产业创新人才联盟,发挥人才、技术、成果、平台等资源共建共享优势,协同构建人才和创新成果集聚网络。
3.加强科技合作。鼓励省内机器人企业与国内外机器人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开发。鼓励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交流合作。
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错位发展格局,支持广州、深圳发挥高端资源汇集优势,开展机器人研发创新;支持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地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机器人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地市做好产业配套。推广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机器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增强骨干企业实力。支持行业骨干(培育)机器人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人才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鼓励企业针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外延式并购。推动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培育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链主”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瞄准关键零部件、高端整机产品的薄弱环节,培育和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产业支撑作用大的优质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2.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形成功能互补、协作紧密、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技术输出和资源共享,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针对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核心技术突破。
1.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结合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等重点领域行业深度融合和推广应用。支持搭建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桥梁作用,开展行业产需精准对接。鼓励服务机器人企业建立产品应用体验中心,提升用户体验,扩大产品消费和推广。
2.发展新业态。鼓励机器人企业发展融资租赁、机器人共享等新型应用模式。鼓励无人机(船)企业依托产业背景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促进产融结合,发展特定产业供应链融资租赁新模式,创新推广新模式,催生服务新业态。
3.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引导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器人知名品牌。支持通过市场化手段举办或承接标志性机器人展览和论坛活动,支持机器人企业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展会,提升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影响力。
1.推动产业支撑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一批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产业支撑平台,充分整合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服务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对接。
2.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支持建设国家工业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国家工业机器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智能加工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易用性,打造机器人检测评价服务平台。加快国家无人机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支持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加快建设。
3.加强标准化工作。制定发布广东省机器人标准体系路线图,支持关键标准的研究验证和宣贯推广。支持相关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各级机器人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工作。加强机器人标准的推广应用。
4.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推进智能机器人专利优先审查,提高专利授权效率,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支持智能机器人创新主体开展高价值专利海外布局和商标、外观设计国际注册,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支持减速器骨干企。
询价